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547篇
化学   1054篇
晶体学   80篇
力学   120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195篇
物理学   6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在一个多组分系统中各组分的定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光谱如拉曼光谱(R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可通过获取丰富峰信号的谱图对样品进行各角度的详尽描述。然而,由于谱图的复杂性及其解析工作的繁重,使得仅通过样品谱图来同时量化混合物中的每个组分成为很具挑战性的工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介绍了一个名为定量主成分分析(q PCA)的可靠策略,快速计算混合物中每个成分的比例,而不需要任何手动解谱。通过使用纯组分的谱图作为参考,多组分系统的谱图可以通过PCA自动分辨并解析,然后就可以使用我们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每个组分的比例。计算机建模实验和RS、FT-IR、UV-Vis、NMR、MS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策略胜任多组分系统的快速定量工作。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采用紫外光离子源-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UV-FAIMS)快速检测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选取苯和对二甲苯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了分离电压、流速等因素对其分离识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分离电压值为0~1200 V时,苯和对二甲苯信号强度逐渐降低,而特征补偿电压值却逐渐增加.实验选取分离电压值为900 V,当载气流速为0~240 L/h时,苯和对二甲苯的特征离子峰信号强度逐渐增加,当载气流速为0~120 L/h时,苯和对二甲苯团簇峰信号强度增加,当载气流速为120~240 L/h时,苯的团簇峰信号强度增加,而对二甲苯的团簇峰信号强度降低.此外,对样品浓度、信号强度与噪声的比值进行探讨,获得UV-FAIMS检测苯的检测限为0.011mg/m3.  相似文献   
83.
蒙雅  关欣 《大学物理》2023,42(1):7-10+13
留数定理是高校物理专业必修课程数学物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传统教学中关于该定理的讲授着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和数学思想的传达,而对于其在具体物理问题上的应用鲜有涉及.本文以一维Su-Schrieffer-Heeger模型的拓扑相变问题为例,阐明了如何利用留数定理解析得到二阶位移量的表达式并用该物理量表征拓扑相变.在讲授留数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实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定理中的物理内涵.  相似文献   
8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评述和探讨了目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几种常见的聚合方法,包括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及光引发聚合,对各聚合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各种方法的产业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光引发聚合法的发展前景,认为有必要深入开展光引发聚合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5.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检测工作场所空气及水体中己二酸的方法。空气中的己二酸经0.01mol/L NaOH溶液吸收,0.05mol/L HCl酸化;水体中己二酸直接经0.05mol/L HCl酸化,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六甲基二硅氮烷衍生为较易挥发的硅烷类衍生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离测定。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00.0μg/mL,空气及水体中已二酸的检出限分别为7.0μg/m3与1.0μg/L。  相似文献   
86.
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BaHfO3:Ce粒子;用XRD、TG-DTA、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研究了粒子合成动力学。结果表明:由正向和反向沉淀法得到的前驱体物相变化分3个阶段,用Doyle-Ozawa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了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其平均值分别为83.41、61.70、262.11kJ·mol-1和81.70、42.86、253.44kJ·mol-1,计算正反向沉淀法样品的晶粒生长活化能分别为27.36kJ·mol-1和23.07kJ·mol-1;反向法的样品分别在530nm波长下的激发光谱和399nm波长的发射光谱的相对发光强度优于正向法,在2073K真空烧结保温3h获得具有一定透光性的BaHfO3:Ce透明陶瓷。  相似文献   
87.
通过可控水热法,制备出层状、花形和棒状钛酸铋(Bi4Ti3O12,BIT)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测其结构和形貌特征。XRD图显示,所制备的样品为层状钙钛矿结构。FES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反应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粉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BIT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63~2.95 eV。利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的甲基橙降解实验评价了BIT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T的光催化活性比掺氮TiO2(N-TiO2)高得多。所制备的层状BIT纳米结构光催化效率最高,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5.0%。同时还研究了结构和形貌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BIT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使用3,3''-硫代二丙酸、4,4''-联吡啶和硝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锰配合物,即{[Mn(DPA)(4,4''-bipy)]·H2O}n1)(DPA=3,3''-硫代二丙酸,4,4''-bipy=4,4''-联吡啶);然后又利用3,3''-硫代二丙酸、1,3-双(4-吡啶基)丙烷和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即{[Cu(DPA)(bpp)(H2O)]·H2O}n2)(DPA=3,3''-硫代二丙酸,bpp=1,3-双(4-吡啶基)丙烷)。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2分别由3,3''-硫代二丙酸配体和不同氮杂环分子以及金属离子构筑,形成了二维层状的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将二维结构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8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铜(Ⅱ)配合物[Cu2(NO3)2L(phen)2(H2O)] NO3(HL=2-苯基-4-硒唑甲酸, phen=1,10-邻菲啰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34H24Cu2N8O12Se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1。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分别考察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五种细菌:大肠埃氏杆菌(E.coli),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草绿色链球菌(S.viridans),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ii)的抗菌活性。同时也考察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人类胰腺癌PANC-28细胞和人类肝癌HuH7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0.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were modulated by filling with 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TCNQ), a strong electron acceptor. The structures of TCNQ-filled SWCNTs were check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emonstrated an enhanced reactivity between aryl diazonium and semiconducting SWC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